編者按:近年來,各地紛紛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尋求興業富民之路,過程中有喜亦有憂。有的地方找準特色,穩健發展,既興了業也富了民;也有的地方特色沒抓住,發展太盲目,不僅產業沒得到發展,還損害了農民利益。如何才能找準自身特色?在發展特色產業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新農村周刊將就特色產業問題進行連續報道,敬請關注。 盛夏的延邊,青山碧水,綠意無邊,天氣涼爽宜人,豐饒的特產也吸引著八方客人。以山珍為代表的農林特產業正成為延邊新農村建設和富民興邊的最大亮點。 延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在農業大省吉林算不上糧食主產區,但發展特色產業卻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推廣、龍頭帶動、典型示范多措并舉,食用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并向標準化、規;、專業化方面發展。2009年全州園藝特產業產值實現42億元,比2005年增加15億元,增長55.6%。 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步伐進一步加快。去年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4780元,同比增長8.2%,其中特色產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54元,比全州平均水平高12%。然而增收貢獻最大的是木耳,人參卻貢獻很小。延邊的山珍特產業,讓人喜憂參半。 木耳:占地少,見效快,投入少,收益大 長春到延吉的高速公路,穿山越嶺,一路駛來,滿眼綠色。在敦化市黃泥河鎮路段,道邊卻有一片片白色的塑料棚膜,上面又嵌著些黑色的東西,遠遠看去像一個個上下翻飛的黑蝴蝶。 “不是蝴蝶是木耳!钡茸哌M黃泥河鎮雙泉村王義華的木耳大田中,記者才恍然大悟。王義華今年種植了20萬袋(椴)黑木耳。把一斤多鋸末用塑料薄膜包裹成圓柱狀即為一袋(椴),將菌種注入,木耳便在鋸末中生長,發芽冒出,嵌滿白色的塑料外皮,一袋(椴)可凈賺1元錢,20萬袋(椴)就是20萬元! 黑木耳成了農民的搖錢樹!雙泉村全村256戶、876人,黑木耳發展到2500萬袋(椴),本村人根本忙不過來,便雇周邊的農民甚至林業工人來采摘木耳,一個工一天支出70元也合算。村支書牟善玉說:“我們2000年以前種糧食,收入沒有這么高,2000年退耕還林政策推行以來,種莊稼少了,種黑木耳反倒富了! 農民富了,紛紛在黃泥河鎮乃至敦化市買商品房,小小的黃泥河鎮高樓片片,一派繁榮。鎮黨委書記毛廷興樂呵呵地說:“俺們敦化農民有個順口溜:蘇杭二州,比不上俺黃泥河和大石頭(鎮)! 在整個敦化市,食用菌總規模發展到3.84億袋(椴),實現產值7.68億元,主要以地栽木耳為主,此外還有耳木、靈芝、白靈菇、榆黃蘑、香菇等其他菌類,成為農民致富的第一產業。 “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敝蒉r委特產處處長郭篤宏將栽培黑木耳的優點概括為“三不”,他說:“延邊州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氣候、資源、技術和群眾基礎等優勢,在龍頭加工企業的輻射帶動下,全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延邊州僅黑木耳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 目前黑木耳產業發展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用完后的鋸末如何處理,鋸末只能用一次,腐爛又非常慢,無法埋進地里作肥料。王義華說,他的鋸末用完后有人收購去壓制成木炭,供應城鎮燒烤店用,30來個椴可以賣2元錢。據了解,還有些農民將廢鋸末集中在一個地窖中,冬天點著后通過煙道連通到炕下取暖用。汪清縣還正在謀劃著上馬廢鋸末生物質發電項目。 下一步,延邊將改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式,重點推廣無根單片黑木耳栽培技術和大棚吊袋栽培模式,進一步提高木耳質量,擴大生產規模,預計2010年全年食用菌生產規模將達到8億袋(椴)。 人參:投入大,周期長,需求小,賺錢難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比藚⑹菛|北,尤其是吉林省長白山區的首要特產。 但近年來,在韓國“高麗參”的沖擊下,長白山人參市場堪憂!叭藚①u了個蘿卜價”,由于人參生產周期長、投入大,最后一核算參農賺不著多少錢。2009年,以人參為代表的全州中藥材總面積達到4.6萬公頃,實現產值5億元,比2005年增加了2.6萬公頃,但由于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產值僅增加0.3億元!皡⑥r雖然也知道難以賺到錢,但是他們這么多年都種參,就會種參,難以轉產!惫V宏說。 郭篤宏分析,“其實咱們人工種植的人參大都是林下參,而韓國是大田參,相比之下咱們的品質要高,但人家一開始就發展類似‘煙草專賣’,由人參公社統一發展,產量有控制,并在國際市場叫響了品牌。我們目前最缺的是品牌價值,所以長白山人參價錢反倒不如韓國‘高麗參’! 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研究員嚴仲凱認為,振興人參產業必須解決人參走向“餐桌”的問題,解除“人參不能在任何食品中添加”的禁令,挖掘人參“藥食同源”的特性,打開人參產業振興之路。他說,中國是認識和使用人參最早的國家,但目前我國人參制品不多,知名度也差。在韓國,人參早已被制成人參茶、飲料、餅干、方便面、糖、果醬和蜜片等幾十種保健食品,投放國內外市場,獲取了巨額利潤。我們需要深入研發人參單體成份、人參蛋白、人參多肽等精深產品,盡快將人參納入到“藥食同源”名錄中,解決制約我國人參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人參的需求上來了,如何保證供給,并創出品牌,提高附加價值?吉林省參茸辦的同志講,就要從源頭抓起,確保綠色、有機的人參產品生產,加快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嚴格按照標準化、規范化要求組織生產,加強人參產品質量監管。同時制定品牌標準,建立品牌準入制度,通過高品質定位和廣泛宣傳等措施,把中國•吉林“長白山人參”做成國際知名品牌。 據介紹,根據吉林長白山人參振興計劃,延邊將積極整合全州有效資源,規范人參生產、加工等環節,大力推進人參標準化基地建設,以敦化、安圖、汪清、琿春、和龍為重點建設全國最大、質量最好、品牌最響的長白山人參基地,人參面積保持在6000公頃左右。以清華紫光、吉林敖東等知名企業為龍頭,以長白山人參為主要品牌,利用“龍頭+資源+品牌+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完善人參產業鏈,實現生產、加工、銷售、服務配套發展,推動人參產業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人參雖然叫百草之王,但畢竟它是寶,不是草!”郭篤宏說,長遠看,人參作為延邊的特產,必將成為富民興邊的重要“法寶”。
|